译文
游客们想要尽情观赏美景,就一步步登上高高的亭台。
夏天的时候,池塘里的荷花正盛开着,而到秋天,窗边的桂花也会逐渐绽放。
花瓣随风轻轻飘落,却不会低落到游人身边,鸟儿们四散飞去,但偶尔还会从远处飞回来。
站在台上,再转头看那云影映衬下的楼阁,它似乎与天空中的明月一同静静地徘徊,美不胜收。
注释
骋望:驰骋游览。放眼远望。《楚辞·九歌·湘夫人》:“登白苹兮骋望,与佳期兮夕张。”
积步:累积步子。宋叶适《彭子复墓志铭》:“孰为任重?累铢而称;孰为道远?积步而行。”
井莲:井边的莲花。
当夏:正当夏
诗的开篇紧扣题面,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,“游人”之所以要“临高台”的原因——正在园林中游览的他,为了纵目远眺,领略到更多的景致,一步一步地登上了那高高的楼台。这里,诗人不作铺垫,不加渲染,而是直书其事,以便腾出更多的篇幅,集中写登高所见。
接下来就开始写登高所见了。庭院中水池里种着一片莲,窗外则是数株桂,毫无疑问,这些皆是“游人”举目即见的。可是,那高洁雅丽的莲花只有盛夏时节才吐蕊,那清香疏淡的桂花却要随着秋天的来临才能开花。“游人”显然是来得太早了,他唯有见到莲叶与桂枝,而不能见到莲花桂葩,这未免有些太遗憾了。但诗人却巧妙地将这遗憾化为神奇,写出了新意。如果诗人在这里
周处年少时,凶强侠气,为乡里所患。又义兴水中有蛟,山中有邅迹虎,并皆暴犯百姓,义兴人谓为三横,而处尤剧。或说处杀虎斩蛟,实冀三横唯余其一。处即刺杀虎,又入水击蛟,蛟或浮或没,行数十里,处与之俱。经三日三夜,乡里皆谓已死,更相庆,竟杀蛟而出。闻里人相庆,始知为人情所患,有自改意。乃自吴寻二陆,平原不在,正见清河,具以情告,并云:“欲自修改,而年已蹉跎,终无所成。”清河曰:“古人贵朝闻夕死,况君前途尚可。且人患志之不立,亦何忧令名不彰邪?”处遂改励,终为忠臣孝子。
戴渊少时,游侠不治行检,尝在江、淮间攻掠商旅。陆机赴假还洛,辎重甚盛。渊使少年掠劫,渊在岸上,据胡床,指麾左右,皆得其宜。渊既神姿峰颖,虽处鄙事,神气犹异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:“卿才如此,亦复作劫邪?”渊便泣涕,投剑归机,辞厉非常。机弥重之,定交,作笔荐焉。过江,仕至征西将军。